當身旁同仁因熱疾病倒下時,該如何緊急處理。

在過去健康及醫療資訊尚未普及的年代,若在高溫環境下身體不適時,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中暑,但是中暑其實只是熱疾病中的一種,如果對於熱疾病一視同仁的話,很容易會造成現場急救上的失誤,對於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你,更應該瞭解這些類型的資訊,避免遇到意外時無法緊急溝通處理,台灣安衛環在這裡幫各位勞工朋友們,整理了相關資訊供學習參考。

 

常見熱疾病種類及處置原則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成因】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導致水分與鹽份缺乏所引起之血液循環衰竭,可視為「熱中暑」前期,易發生於年長、具高血壓或於熱環境工作者

【常見症狀】身體溫度正常或微幅升高(低於40oC),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無力倦怠、臉色蒼白、心跳加快、姿勢性低血壓

【處置原則】移動人員至陰涼處躺下休息,並採取平躺腳抬高姿勢,移除不必要衣物,包括鞋子和襪子,給予充足水分或其他清涼飲品使用冷敷墊或冰袋,或以冷水清洗頭部、臉部及頸部方式降溫若症狀惡化或短時間沒有改善,則將人員送醫進行醫療評估或處理。

 

 

熱中暑(Heat stroke)

【成因】熱衰竭進一步惡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加劇體溫升高,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

【常見症狀】體溫超過40 oC神經系統異常:行為異常、幻覺、意識模糊不清、精神混亂(分不清時間、地點和人物)、呼吸困難、激動、焦慮昏迷、抽搐可能會無汗(皮膚乾燥發紅)

【處置原則】撥打119求救或自行送醫,在等待救援同時: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並同時墊高頭部,鬆開衣物並移除外衣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之電解質飲品或加少許鹽之冷開水(不可含酒精或咖啡因)使用風扇吹以加速熱對流效應散熱,可放置冰塊或保冷袋於病人頸部、腋窩、鼠蹊部等處加強散熱留在人員旁邊直到醫療人員抵達。

 

 

熱暈厥(Heat syncope)

【成因】因血管擴張,水分流失,血管舒縮失調,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引發,於年長者最為常見

【常見症狀】體溫與平時相同,昏厥(持續時間短)、頭暈長時間站立或從坐姿或臥姿起立會產生輕度頭痛

【處置原則】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休息,放鬆或解開身上衣物並把腳抬高。通常意識短時間就會恢復,待恢復後即可給予飲水及鹽分或其他電解質補充液。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則立即送醫。

 

 

熱水腫(Heat edema)

【成因】肢體皮下血管擴張,組織間液積聚於四肢引起手腳腫脹,一般暴露在熱環境後數天內發生。

【常見症狀】手腳水腫

【處置原則】通常幾天內會自然消失,不需特別治療,但可能遲至6週才消失,可以腳部抬高及穿彈性襪等方式,幫助組織液回流。

 

 

熱痙攣(Heat cramp)

【成因】當身體運動量過大、大量流失鹽分,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常見症狀】身體溫度正常或輕度上升、流汗、肢體肌肉呈現局部抽筋現象通常發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

【處置原則】使人員於陰涼處休息,使人員補充水分及鹽分或清涼飲品如果人員有心臟疾病、低鈉飲食或熱痙攣沒有在短時間內消退者,則尋求醫療協助

 

 

熱疹(Heat rash)

【成因】在炎熱潮濕天氣下因過度出汗引起之皮膚刺激

【常見症狀】皮膚出現紅色腫塊,外觀似紅色水泡或疱疹經常出現於頸部、上胸部或皮膚皺摺處

【處置原則】人員盡可能在涼爽且低濕環境工作,使起疹子部位保持乾燥,可施加痱子粉增加舒適度。

 

 

上述就是幾項熱疾病的成因、常見症狀、處置原則,若擔心資訊量太龐大,難以記憶,只要記得儲存台灣安衛環的網址,就不怕遇到意外時忘記該如何處理囉,台灣安衛環關心大家的健康安全。

 

備註:相關資訊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s://www.hpa.gov.tw/)預防熱傷害衛教傳播專區

 

文:職業衛生護理師主管 - 陳琳琍 

延伸閱讀